6月3日晚,学前教育学院“听见裂缝的声音——心理危机干预与紧急回应指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星海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讲座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旨在提升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知水平,强化心理委员应急处置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讲座由学生科科长徐晨璐主持,裴小娟老师主讲,2024级全体学生参与。
讲座伊始,裴老师以“心理危机离我们有多远”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惑等场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危机的概念与类型。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裴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心理危机的突发性、危险性和可干预性,强调心理健康问题并非遥不可及,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正视心理危机,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误解。
在“心理危机的识别”环节,裴老师详细讲解了心理危机发生前的预警信号。从情绪状态的异常波动,如持续的低落、焦虑、易怒,到行为模式的改变,如社交退缩、作息紊乱、自我伤害倾向等,通过具体的表现特征和典型案例,帮助同学们掌握识别心理危机的实用方法。她特别提醒:“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的‘蛛丝马迹’,是开展有效干预的第一步,每一位同学都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主动关心身边的伙伴。”
作为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裴老师对“心理委员在危机干预中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讲解。她强调,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前哨站”,肩负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提供支持的重要职责。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心理委员的工作流程分解为“主动观察、耐心倾听、及时上报、持续关注”四个关键步骤,详细说明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此外,她还针对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如如何与同学沟通、如何保护隐私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沟通技巧。
讲座过程中,裴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和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解和感悟,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2024级学生徐小凡表示:“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心理知识,更深刻认识到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会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最后,裴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主动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同时,她希望全体心理委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朋辈互助的作用,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织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通过举办此次讲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了他们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也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够关心身边的同学,共同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