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心理视窗

心理视窗

你真的会用手机吗?

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

PHONE

心理健康公开课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求组织收看学习“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的通知,我校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于2月26日晚19:00组织中心老师、全体辅导员和学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观看了这堂精彩的公开课。

No.01

收看学习情况

此次公开课内容丰富,涵盖了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过度依赖手机的成因及后果、智慧使用手机的策略以及榜样引领等多个方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价值的学习体验。

No.02

学有所悟

公开课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计划将公开课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主动调整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有同学分享道:“以前总是不知不觉就花好几个小时刷短视频,现在我打算按照公开课里讲的,每天只在饭后休息时间玩一会儿手机,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和运动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学习心得感悟吧!

观看“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良多。古人云:“爱之而不溺,用之而有节。”此次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手机作为科技产物,合理使用能够助力大学生成长,反之则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在公开课上,老师讲解了过度依赖手机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和现实社交能力减退的问题。这促使我审视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并认识到确实存在改进的空间。展望未来,我计划将课堂上学到的策略付诸行动,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并积极参与线下活动,以期望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加充实和愉悦的成长体验。同时,我也将把所学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同学们,倡导大家共同智慧使用科技产品,促进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生,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大学生活。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陈光

参加“智慧使用手机,畅想美好生活”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受触动。课上,老师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揭示了手机对生活的双重影响。手机让沟通瞬间可达,知识触手可得,娱乐方式丰富多彩;但过度依赖也带来诸多问题,像睡眠紊乱、社交能力退化等。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手机的“俘虏”,吃饭、睡前都离不开它,忽视了身边真实的人和事。 这堂课不仅是对手机使用的探讨,更是一次对自我生活方式的审视。它让我明白,手机只是工具,我们才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应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在虚拟与现实间找到平衡。放下手机,去感受亲情的温暖、自然的美好,这样才能真正拥抱美好生活。 ——汽车工程学院 乔娇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早已超越了通讯工具的范畴,成为支配现代人生活的"数字器官"。我们习惯了随时刷新的信息流,沉迷于即时反馈的快感,却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手机的奴隶。

手机依赖正在侵蚀我们的心理健康。过度使用导致注意力碎片化,使人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社交媒体上的完美人设加剧了焦虑和自卑,虚拟世界的即时满足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耐心与毅力。这些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心理结构。

重建与手机的良性关系,需要我们主动设置界限。每天留出固定的"无手机时间",培养阅读、运动等线下爱好,练习正念冥想提升专注力。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重新掌控生活节奏,找回内心的平静。

智慧使用手机的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提升自我的工具,而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当我们学会与手机和谐共处,就能在数字时代保持心理健康,真正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这场自我救赎的旅程,终将让我们重获心灵的自由。

——人文艺术教育学院 刘佳妮

本次 “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的观看活动成效显著。师生们不仅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还掌握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未来,我校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