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国庆8天小长假即将来临,同学们是否规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呢?来看看以下3点是不是大部分同学的情况。
假期中同学认为的休息,其实是无效休息
宅在家里
微信步数只有百来步,整个假期大门不出,生活最长的位移是从房间到饭厅。穿睡衣窝沙发打游戏,桌上的iPad播着综艺、电视剧,身边堆满了零食奶茶。
拼命睡觉
有些同学认为课程比较多从早八安排到晚六,感觉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到了假期只想好好“休息”,饭可以不吃水可以不喝,但觉不可以不睡。
有学者提出:假期的过度补觉并不会真正起到“补觉”的作用,相反,如果一天中过度睡眠反而会降低人的肌肉张力,比如在起床后仍然感到昏昏沉沉,没有力气。
拼命玩游戏
假期难得能有时间有机会“放纵”,许多同学甚至牺牲睡眠时间也想玩,或者白天睡觉晚上通宵达旦,作息日夜颠倒。
— 其实你得不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 —
其实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不管是一直在家什么都不做,还是不断“补觉”或者牺牲睡眠拼命玩,等到了假期结束,疲惫和无聊感会加倍袭来,甚至还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和身心状态。
之所以人们会持续紧张疲倦,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学会放松。有时尽管你毫无体力运动,一天下来也会觉得筋疲力尽,因为你没有察觉到:自己身体、心理一直在迫使肌肉持续耗能。那我们怎么能真正让身心得到休息呢?
“庆国庆,心守护”
一、合理规划,提升自我
放假是难得的调整期,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让身心得到休息,让精神恢复饱满。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计划,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身体好,规律作息少不了。
2.健康锻炼:每天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锻炼,比如晨跑、瑜伽、骑行、散步、打羽毛球等,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免疫力,更能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保持积极状态。
3.保持学习: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是放假,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坚持一定量的阅读、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展兴趣:假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画画、唱歌、摄影等,不仅能让自己身心愉悦,还能掌握一项技能。
5.理性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游戏、短视频,不浏览非法、不健康的网站及平台,警惕电信诈骗,避免个人信息、钱财等被盗用。与父母商量好使用的时间、次数、内容等,并自觉遵守。
二、学会情绪管理调节方法
当我们在生活中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时,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调整:
1.觉察。首先,我们要细心觉察情绪,当发现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时,要学会按下暂停键。停下来,放下习惯性的应对方式,仔细体会自己当下内心的感受。
2.接纳。不管此刻我是什么情绪,什么情绪反应,什么情绪想法,都是被尊重,被理解,被允许存在的。
3.调整。我们可以用“当......(事件),我感觉......,我需要的是......”来关注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学会使用合适的方法来调整情绪,帮助自己走出情绪的漩涡。
(1)充分表达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绘画、日记、运动、倾诉等合理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2)掌握一些身心放松的方法
当我们感觉到心情不佳时,可以尝试利用呼吸调节法、蝴蝶拍、冥想放松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3)正向思维,寻找快乐体验。
可以通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帮助家人做做家务,增加自己的正向情绪体验。
三、主动承担家务,做家庭小主人
1.利用假期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分类收纳中体验自主意识和逻辑思维;
2.利用假期同学们可以尝试洗刷类的家务,用双手打扫除尘,也是美好心情的一次唤醒;
3.利用假期同学们可以尝试进行厨艺烹饪,从美食制作中学习烹饪的技巧,累积经验。
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认识安全的必要性、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学会求助,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到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
五、主动寻求帮助,增强心理防护
国庆假期期间,如果感觉到无法自行缓解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我们要学会积极寻求朋友、家人、老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心理防护和自救自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