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团工作

学团工作

倾听红色故事 传承雷锋精神

——学前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暑假期间,学前教育学院于2025年7月20日组织师生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倾听红色故事 传承雷锋精神”。学生科科长徐晨璐与赵诚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前往邓州市腰店乡五龙村,拜访了老党员于彦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寻访之旅,让青春在红色传承中绽放光彩。

初见老兵:勋章里的峥嵘岁月

于彦斌老人的家,是一座普通而温馨的民居,在简朴的客厅里,整齐排列着泛黄的老照片与褪色的荣誉证书。当学生们看到这位满头银发、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时,一种肃穆与敬意油然而生。老人热情地迎接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曾经年轻的自己,也看到了传承希望的未来。学生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倾听一场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于彦斌老人缓缓开口,声音虽略显沙哑,却饱含力量。

他从自己年轻时参军入伍讲起。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年代,战火虽已平息,但国家建设仍面临诸多艰难险阻。百废待兴,土地上还留着战争的伤痕,但无数热血青年却看到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毅然投身军营。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决心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彦斌老人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是对那段经历的自豪。他讲述着自己在军营里的点点滴滴,从艰苦的训练到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时光,从对家的思念到对国家使命的坚守。每一个故事都生动而真实,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个年代的青年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如何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新展现在大家眼前。

红色记忆:与雷锋同行的日子

老人特别提及与雷锋的渊源。1960年,他所在部队与雷锋的运输连驻地相近,雷锋曾帮他缝被子,这份温暖让他立志以雷锋为榜样,坚持做好事、勤俭节约。1964年,他转业到第五机械工业部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任风钻手,获部共青团积极分子称号;1969年转入河南邓州五七机械厂(现北方星光机械集团公司)任油料保管员,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安全卫士称号。30多年工人生涯中,他在平凡岗位上成绩显著:动乱中保护老干部,冒死抢救遇险工友,节约油料为国家回收上万元废油。1997年退休后,他仍义务守护展览馆雷锋林,多次获评先进党员、学雷锋先进个人。

实践感悟: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徐晨璐老师在活动中表示:“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们学习老党员的初心故事,增强青年学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学生们,通过聆听老兵的亲身经历,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学生们认真记录故事,计划将其融入未来学前教育,以幼儿易懂的方式开展红色启蒙,播撒爱国爱党种子。

赵诚老师总结道:“这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红色之旅。学生们不仅从老兵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成长,未来能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落幕:红色传承崭新启程

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们依依不舍地与老兵于彦斌前辈告别。他们纷纷表示,这次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的一页。一名学生志愿者说道:“于爷爷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传承红色精神,把这份初心和使命传递给更多的人。”

学前教育学院的“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红色故事的传承才刚刚开始。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坚定的信念踏上归途,他们将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更多的孩子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本期编辑:裴小娟

本期图片:赵 诚

本期审核:王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