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学前教育学院召开了一场意义深远、内容充实的全体教师业务工作会。会议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数字化教学转型,通过分享暑期培训成果、交流前沿教育理念、探索智慧教学工具,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澎湃动力与崭新思路。本次会议由学院院长邵静雨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邵静雨院长强调了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极端重要性。她指出,面对国家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迫切要求以及“双高计划”建设的战略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的热忱和创新的勇气,主动对接行业前沿,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方能肩负起培养新时代卓越幼教人才的重任。
分享环节是本次会议的核心亮点。暑期赴河南女子职业学院参与“双师型”教师幼儿园岗位培训的李静雅老师首先登台,带来了沉浸式的一线实践汇报。在为期45天的培训中,她深入郑州市金水区三臣天下城幼儿园,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岗位实践。从精心设计的幼儿游戏活动教学,到组织严谨的集体教学活动,再到细致入微的保育教师岗位体验,李老师完整地沉浸于幼儿园的真实生态之中。她生动讲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应对真实教育情境中的挑战,深刻体会了一线幼教工作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这份宝贵的经历不仅让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了幼儿照护中级资格证书,其出色的表现更使她荣获本期培训“优秀学员”称号。李老师的分享真切实在,充满了实践的温度与思考的深度,让与会同仁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也看到了理论教学与一线实践深度融合的巨大价值。
紧接着,暑期前往天津大学参加英语专业国家级培训的黄新梅老师,则为大家开启了一扇通往学术高地与创新理念的窗口。她娓娓道来在百年学府天津大学的研修见闻,分享了浸润其深厚人文底蕴的感悟。黄老师重点介绍了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极具人性化的课程定制方案,该方案精准对标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短板,内容涵盖语言技能深化、教学法创新、科研方法指导等多个维度。她特别提到,聆听李国桢教授对近年来教学能力比赛赛制的精准剖析与备赛策略的高位点拨,令她受益匪浅,为未来可能参与教学竞赛指明了方向、积累了策略。黄老师的分享视野开阔、内容前沿,极大地拓宽了老师们的专业视野,激发了对高水平学术培训和教学创新的强烈向往。
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与会教师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大家深切感受到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所带来的巨大赋能作用,不仅是对个人专业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更是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职业情怀的全面升华。这种“走出去,带回来”的分享模式,有效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的院内辐射与成果转化,营造了“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的优良氛围,强化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效能。
会议的尾声,儿童发展教研室主任陈俊峰老师将大家的视线引向未来教学的新形态——数字化与智能化教学。他为大家系统介绍并演示了“超星学习通”平台诸多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先进功能。陈主任指出,在AI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主动探索如何将智慧教学工具深度融入日常教学、管理、评价的全过程。他鼓励老师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勇于尝试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过程性数据评价、智能化互动等,让技术真正为教学赋能,“让系统因我们而更加活跃,也让我们因系统而变得更加高效且智能”。这一环节紧贴教育发展大势,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教学提升路径,坚定了大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我突破、提升教学质量的信心。
本次业务工作会,既是一次扎实的暑期学习成果总结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迈向未来的动员会。它充分展现了学前教育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专业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决心。通过分享、交流与学习,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发展合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投身教育数字化改革浪潮,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幼教人才,为学院的专业内涵建设和学校的“双高”建设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奋力书写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期编辑:朱圆圆
本期图片:李静雅
本期审核:邵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