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我校于2024年秋季学期引入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并组织开展相关教学工作。9月25日晚,教务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校高职二年级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与清华大学师生云端同上一堂《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第三讲由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主讲,主讲题目为:《共同富裕的大格局:人类难题与中国探索》。
彭凯平教授从大同理想的追求、全球文明的挑战、中国实践的案例、人类共通的人性四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外延和国家相关制度安排和机制联结的逻辑线条。他从党中央提出共同富裕的历史脉络引出,深刻阐述了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及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和概念。他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重点分析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他强调,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和共同富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必须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优化初次分配的要素市场体系,提高二次分配的税收调节力度,做好第三次分配的政策引导和鼓励,通过税收政策调整,规范公益慈善组织管理,培育公益事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建立发展和共享的兼容机制,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能力和机会,持续改进收入分配,推动社会公平公正。
在课程的最后,彭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实践路径,他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内涵展开延伸,探讨共同富裕下人民的幸福感维度,并结合现实实例--永宁幸福科学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蓝图。永宁幸福科学馆是我国首创,以推广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能够通过身体的感观、高科技的体验、360度沉浸式的感受等方式构建人们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民众的幸福感。进而去创造幸福个体、幸福社区和幸福社会。
此次与清华大学云端同上《形势与政策》课,给我校高职学生带来了别样的思政课体验。我校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力清华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不仅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同时也为我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新方法和新思路。我校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