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031001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分:3
学时:48学时(理论32,实践16)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面向大学生开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帮助大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课程目标2: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道德规范,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1课程教学安排表
章节/单元 |
主要教学内容 |
讲课时数 |
实验时数 |
实践学时 |
上机学时 |
主要教学方法 |
绪论 成就时代新人 |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
4 |
2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第一章 |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4 |
2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第二章 |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4 |
2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第三章 |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4 |
2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第四章 |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4 |
2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第五章 |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
6 |
3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第六章 |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6 |
3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法 |
||
合计 |
32 |
16 |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吋代新人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重点难点:1.时代新人与历史担当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教学中理解人生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把握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方向,激励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学会处理人生矛盾,反对错误的人生观,在实践中积极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重点难点:1.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明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等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践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人青春能量
重点难点: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信仰信念信心的关系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重点难点:1.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2.新时代与爱国主义 3.新时代与改革创新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本质、功能及作用,在把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的基础上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本质,进而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与原则。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掌握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提升学生锤炼个品德的实践意愿,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弘扬家庭美德
四、锤炼个人品德
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要求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以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作用,提升学生法治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理解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帮助学生明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学生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促其成为具有良好法治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人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2.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3.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4.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社会重大与热点问题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有关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具体实际问题。
4 实践活动法:围绕教学重点问题,拓展延伸课堂教学,通过布置实践课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将理论外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的维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表3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成绩分项 |
考核/评价环节 |
建议 百分比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课程目标 |
平时成绩 |
出勤情况 |
10 |
课堂点名。无故缺课一次出勤率得分减 半,无故缺席两次,出勤得分为零分。 |
课程目标1 |
课堂讨论 |
20 |
每位同学基础分60分。参加一次课堂讨论最高20分(按照讨论质量分别定20、15、10分档次),最高100分。 |
课程目标1-3 |
|
反思总结 |
10 |
学生期末提交500-1000字课程反思小结,根据学习反思内容确定四个档次,分别为95分、85分、75分、65分。 |
课程目标1-3 |
|
期末成绩 |
闭卷考试 |
60 |
课程目标1-3 |
|
小计 |
100 |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1]《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必读书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选读书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系列丛书,吴潜涛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编:《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4]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 简编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5]王人博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
[6]李林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