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传统佳节至,不止粽飘香。为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校学生劳动素养与文化自信,5月25日-29日,我校各学院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系列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以青春之力传承千年古韵。
寓教于乐
人文艺术教育学院打造非遗文化盛宴
人文艺术教育学院在星海艺术中心喷泉广场举办“粽情端午,非遗传韵”主题活动,12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活动创新融合“游戏闯关 + 非遗手工体验”双板块,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趣味互动。在游戏闯关环节,“端午知识竞赛”中同学们激烈抢答,深化对屈原故事、龙舟习俗的认知;“端午成语你划我猜”现场妙趣横生,生动演绎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投壶”“套粽子”等传统游戏更是重现古人雅趣,激发竞技与合作热情。
非遗手工体验区同样精彩纷呈。“植物拓染”摊位上,学生们将自然花草的色彩与纹理定格于布料;水拓丝巾区域,创意在水面绽放,独特花纹跃然巾上;手工串珠活动中,一颗颗珠子化作精美的端午主题饰品。活动最后,五彩手绳、艾草香囊等蕴含美好寓意的礼品,为同学们的端午体验增添仪式感。
巧手编织
信息工程学院传递端午温情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五彩端午,绳系传承”编制五彩绳活动,将传统习俗与温情传递相结合。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精心筹备,为同学们准备五彩丝线。在教学视频的指导下,同学们两两合作,专注编织。完成后的五彩绳绚丽多彩,课余时间,同学们将亲手制作的五彩绳赠予老师,以丝丝彩绳传递端午祝福与感恩之情,让传统文化在温情互动中延续。
文化与安全并重
学前教育学院主题班会意义深远
学前教育学院举办“端午安康始于心,安全防范践于行”主题班会,将文化传承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
班会以端午习俗短视频开场,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分享家乡端午特色,唤醒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安全教育环节,辅导员围绕出行、饮食、防溺水、网络安全等内容深入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安全计划与防诈骗经验,强化安全意识。班会最后,辅导员寄语学生传承端午文化、筑牢安全防线,度过平安充实的假期。
追根溯源
幼儿教育学院感悟文化内涵
幼儿教育学院开展端午节主题班会,以知识讲解为纽带,带领学生探寻端午文化根源。
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点燃现场氛围,主讲同学生动讲述端午节起源、屈原与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故事,深入解读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的深层寓意,让同学们在历史回溯中领悟端午节承载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厚植文化自信。
巧手匠心
卫生健康学院演绎传统民俗新活力
卫生健康学院团总支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热情参与,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此次活动涵盖了制作香囊、艾草花束、编制五彩绳以及创作端午节相关主题手抄报等多个项目。制作香囊时,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将布料、香料精心组合,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艾草花束制作现场,清新的艾草在手中变成寄托美好祈愿的花束;五彩绳编制区域,丝线翻飞间传递辟邪祈福的传统寓意;主题手抄报创作则让端午文化跃然纸上,多样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
粽香四溢
智能制造学院包出传统新滋味
智能制造学院举办“这个端午与粽不‘童’”包粽子活动,课桌变身民俗课堂。
老师向同学们示范包粽技巧,他们从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在欢声笑语中诞生。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在朋友圈分享成果,感慨于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与成就感,让包粽子这一传统习俗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古韵新承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共赴文化之约
“暇日宾月集,投壶雅戏同。”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学团科组织的师生庆端午系列活动同样亮点纷呈。同学们身着形制精美的汉服,仿若穿越千年邂逅古人祈福纳祥的端阳时光。投壶游戏中,教职工与同学们凝神投掷,礼箭入壶时喝彩声四起,大家一同感受着传统礼仪文化的深邃雅趣;香囊制作区香气氤氲,药草与布料在指尖化作承载端午文化的精美香囊;五彩绳穿梭交织,将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系于腕间。
在包粽子环节,师生围坐协作,折粽叶、填糯米、扎丝线,一个个饱含情谊的粽子凝聚着浓浓的师生情,也让民俗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传承。同时,各班级借节日契机开展安全主题班会,强化出行、饮食等安全意识,部分班级还为留校学生组织特色活动,让文化传承与安全守护并行,为端午佳节增添温暖底色。
此次“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系列活动,各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以实践体验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校园生活,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更让青年学子在动手实践、互动交流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我校将持续深挖传统节日文化价值,打造更多特色文化育人活动,为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高职人才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