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广大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我校人文艺术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彭雪枫纪念馆为核心阵地,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也为基层红色文化传播注入了新活力。
脚步丈量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信仰的厚度。本次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红色教育“参观+讲解”的单一模式,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创新性传播”为核心,让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中真正“活”起来。在沉浸式体验方面,团队策划推出了“雪枫精神情境课堂”。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参观者,而是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和演绎者。他们前期通过资料搜集查询彭雪枫相关事迹,进行模拟演练,让历史从书本中“走”出来,变得可感可触。在纪念馆内,学生们还参与了“时空对话”沉浸式剧场,通过扮演革命战士、群众等角色,在剧情演绎中体会彭雪枫将军“对党忠诚、为民造福、勇于牺牲”的精神内涵。
参与实践的同学们在红色土地上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鲁周炯同学说:“整理史料时,看到彭雪枫将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办学、关心群众,我真正理解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含义。”实践中,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认识,更在沟通协调、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能力上得到了锻炼。负责短视频拍摄的郭治汶同学表示:“为了让视频更接地气,我们反复调研受众喜好,修改脚本十几次,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传播红色文化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方法。”参与同学都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此次实践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仍在延伸。人文艺术教育学院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将针对青少年受众特点,开发“红色文化数字展厅”“雪枫精神AI问答”等线上产品,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红色教育更具科技感、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网红博主”,通过直播、vlog等形式,扩大红色文化的网络影响力。 与彭雪枫纪念馆及周边社区签订“红色文化共建协议”,设立“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史料整理、文化传播等活动;并将实践成果纳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开设“红色实践分享课”,让更多学生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此次彭雪枫纪念馆暑期实践活动,是我校深化实践育人的生动写照。学子们在红色足迹中感悟使命,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奋进动力。校团委将持续推进社会实践与红色教育结合,引导青年以行践知,在服务社会中续写红色华章,彰显新时代南科学子的担当。人文艺术教育学院表示,团队将继续完善实践模式,深化实践内容,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