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团省委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知要求,响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7月30日,南阳科技职业学院校团委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信阳新县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为期三天的教育实践活动。
感悟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巍巍大别山 浓浓红色情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主要活动地和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孕育承载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在鄂豫皖苏区,革命火焰炽热。革命时期,新县近半人口为革命献身,铸就“家家红军、户户烈士”的传奇。怀揣敬意,实践团师生们第一站抵达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踏入陵园,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燎原》浮雕巍然屹立。拾级而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赫然出现,那是烈士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大家在纪念碑下肃立默哀,并敬献花篮,永远铭记先烈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传承革命文化、红色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英烈广场上,全体党员干部面向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向先烈学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步伐,师生们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中一幅幅图画、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述说着“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生动地再现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和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内,将帅们的传奇故事璀璨,墙上肖像,或威武刚毅,或深沉睿智,目光坚定,每幅肖像背后都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重温红军史,重走红军路
红军的摇篮 将军的故乡
7月31日上午,师生们先后参观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历经风雨的建筑,虽已略显沧桑,但仍旧挺立,仿佛在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砖墙与窗棂上被岁月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是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见证。党在大别山区局部执政的实践探索表明——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彰显了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下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团员青年和团学教工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英勇壮举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师生们踏上了将军山步道,重温先辈们当年走过的历史足迹,感受那一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将军山步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当年,刘邓大军就是在这里落脚,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里的山路崎岖不平,杂草丛生,难以想象,当年红军在缺衣少食、装备简陋的情况下,是如何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前行的。走在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同学们深感肩上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时刻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许世友将军故里
置身英雄故居,踏寻英雄足迹。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有先驱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是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下午4时,师生们前往许世友将军故里,参观将军故居,通过图片、文字、遗物了解了许世友将军光辉一生和独特个性,认识到许世友将军对党、国家、领袖的无限忠诚、战场上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战士、群众血肉相连的亲情和将军深深的孝母情怀。
访聚红色乡村,擘画振兴蓝图
大别山下有“新”村
在田铺大塆创客小镇,实践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之路,学习田铺大塆在新时代以乡村红色旅游带动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智慧和努力。大家对田铺大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进一步领会到总书记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指示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青春挺膺担当
溯红色之脉 承筑梦之志
经过深入的参观学习,南科的师生们满载而归,内心充满了深切的感慨。在探访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历程中,他们不仅详尽地了解了红色革命的历史脉络,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真谛。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誓言将坚定不移地传承与弘扬红色传统精神,将这份宝贵的财富融入血脉,化为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