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

“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红旗渠之行

“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红旗渠之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7月12日上午8时,我校暑期大思政实践团前往林州市参观学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太行山。 参观后实践团成员也通过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智能制造学院团委负责人  李行

7月12日,我们踏上太行山,实地参观学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走进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等无不象征着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足足苦战了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设了今天富强、美好、繁华的新林州。如今,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永在!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青年教师  任浩

十年的奋斗历程,林县人民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引水灌溉工程是造福子孙的壮举,是巨大的财富!十年的奋斗历程,给后人万人齐心的震撼,不怕艰难,齐志前进的魄力和决心,是无私奉献,舍小为大的精神!当站在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太行山脉,看着这绵延的1500公里的一渠清水,想象着当年林州百姓劳作的身影特别震撼,能感受到人定胜天的伟大魄力。一代修渠人的优秀品质让我铭记在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把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好红色基因的实践者、传承者,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守望今天的精神家园,更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卫生健康学院辅导员  陈雪飞

在当时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林县人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使林县人民能够绝地逢生,成功修建了这条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林县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建成红旗渠,这种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是面临困境时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是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的实事求是。这种精神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成为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学前教育学院辅导员  法富珍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红旗渠足迹,在行走学习的这几天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这种精神所折服。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青年洞的开凿。青年洞是一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而且是开凿在悬崖绝壁上。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的艰巨。可是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这里,我看到了勤劳的林州人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流淌的红旗渠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吾辈青年当赓续红旗渠精神之火,唱响红色旋律,激扬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的领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