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关于防范化解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的工作预案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先行,加强风险排查与预警,从源头减少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校内各单位职责,分级落实防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3.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一旦发生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4.教育引导,依法治理。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和思想引导,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的防范、预警、处置等工作。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因校园管理、教学安排、生活服务、学生矛盾等引发的未经批准的师生聚集,以及校外人员在校园内的非法聚集等情况。

三、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防范化解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黑晓森  张定群  丁光雪  崔继栋  袁基干

        邓年令  刘  彦

成员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安保处、教务处、后勤保障处、后勤服务中心,各二级学院等。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领导学校防范化解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2.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分析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方案。

3.决定启动、终止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4.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与地方政府、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和指导。

(三)各成员单位职责

1.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和学校决策,做好信息汇总与报送工作。

2. 党委宣传部:负责舆情的排查、监管、引导和处置,必要时启动舆情应急预案。

3.学生处、团委: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组织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动态摸排,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渠道反映诉求,做好学生安抚和教育工作。

4.安保处:加强校园安全巡逻,严格门禁管理,防止校外无关人员进入校园;监控校园重点区域,及时发现异常聚集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维护校园秩序。

5. 教务处: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管理,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6. 后勤保障处、后勤服务中心:保障校园生活服务质量,及时解决师生在生活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因后勤服务问题引发矛盾。

7. 各二级学院:落实主体责任,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诉求,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配合学校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做好本学院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四、风险预防与预警

(一)风险排查

1. 建立机制。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各学院每周对学生思想动态、矛盾纠纷等情况进行排查,重点关注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相关职能单位每月对校园管理、教学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

2. 定期研判。定期召开风险研判会议,由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汇总各相关单位、各二级学院排查情况,分析研判可能引发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Ⅰ级50人以上/Ⅱ级30-50人/Ш级30人以下),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

1. 信息收集。建立多渠道信息收集网络,通过辅导员、学生干部、校园监控系统、网络平台等收集师生意见和诉求,及时掌握校园动态。

2. 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预警发布

根据风险研判结果,按照风险等级,明确防范要求和应对措施,指导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工作。

五、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告

一旦发现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苗头或已经发生集结情况,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安保处和所在学院报告,安保处和学院在10分钟内报告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值班领导。领导小组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在20分钟内请示主要领导,并根据主要领导指示在3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属地公安机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数、主要诉求、发展态势等。

(二)启动预案

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判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后,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三)现场处置

1. 控制现场:安保处迅速组织安保力量赶赴现场,设置警戒区域,控制人员流动,防止事态扩大;对现场进行录像取证,固定相关证据。

2. 沟通协商:学生处、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及辅导员第一时间与参与集结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做好情绪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引导其通过合法、合理途径解决问题。必要时,邀请学校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参与协商,现场解答疑问,提出解决方案。

3. 依法处置:如现场出现违法行为,安保处配合公安机关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对违法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对参与集结的师生,以教育为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舆论引导

党委宣传部要加强校园网络和舆论管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引导师生正确看待事件,防止不实信息传播扩散。积极与校外媒体沟通协调,避免负面舆论炒作。

(五)后期处理

1. 总结评估:事件处置结束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对事件发生原因、处置过程、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 整改落实:针对事件暴露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切实加以整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心理疏导:学生处要对受事件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六、工作流程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如信息报告制度、值班值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队伍保障加强安保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的能力。

3.物资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如通讯设备、防护用具、照明设备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4.经费保障学校将防范化解非组织规模性集结活动风险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完善,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中共南阳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4月28日